1953年9月,河南省政府招待所的领导李耀文在阅读《人民日报》时,忽然发现一则寻找战斗英雄的寻人启事。领导定睛一看,发现报纸上的这位战斗英雄,与一年前分配而来的清洁工“闷葫芦老雷”长相十分相似。
不仅如此,报纸上还特地强调:“英雄因受重伤下落不明。”李耀文转念一想,老雷来招待所工作时,体检的医生就说过他一身的伤,不能干重活。所以领导们便给他安排了相对轻松的清洁工作。
但是,也正因他的工作性质,常常使他招致许多人的嘲笑和不理解:“三十岁的大男人,连重活都干不了,早点回家得了。”念及此,李耀文决定亲自找老雷来问一问,经过确认,在场所有人都吃了一惊,原来这个看似其貌不扬的清洁工,正是抗美援朝之中的志愿军特等功臣!
坎坷人生踏上革命历程
1925年,雷保森出生于山东的一户农家,在地主的压迫下,一家的日子虽然贫困艰难,但是好歹还能靠着几亩薄田省吃俭用养家糊口,使得他们能够过上脚踏实地的日子。
但是在雷保森一岁那年,地主家的恶少,竟然借着要债的名义,强行糟蹋了他的姑姑。而当地腐败贪污的官吏因接受了地主家的贿赂,所以对此事视若无睹。求路无门的雷保森父亲,一气之下,便拿起砍刀冲进地主家一刀砍死地主恶少。
随后,他便拖家带口连夜出逃,投奔了河南亲戚。但是,他们投奔的河南亲戚也是一户穷人,并没有钱财接济他们,于是,一家人在城南关的破庙之中艰难度日。雷保森的父母为谋生计,不得不为当地地主做苦力,以换取微薄得聊胜于无的薪水,而这点薪水是远远不够一家五口正常开支的。
就这样,雷保森艰难地成长到五岁,可是残酷的命运却并不打算放过他们。一次父亲为地主挑水之时,雷保森亲眼目睹父亲被地主家的门槛绊倒,手中的水缸也摔得稀碎。但地主见状却面露喜色,继而狮子大开口讹诈雷保森父亲,要求雷保森赔偿巨款。
但是,雷保森一家已经连饭都吃不起,根本就无力赔偿天价巨款。于是,地主便借机将父亲辞退,一分工钱都没有结算。雷保森的父亲因此大受打击,长期的透支劳累加上饥寒交迫使得他一病不起,彻底撒手人寰。
父亲这根顶梁柱倒塌之后,只剩他和母亲以及两个姐妹,实在是难以生存。无奈之下,母亲便将他的两个姐妹送给别人家当童养媳,只留下雷保森一人与母亲相依为命,在街头乞讨度日。
仅仅一年之后,母亲便也患上重病去世,而年幼的雷保森便成为了孤儿。幸运的是,在1931年,雷保森被一户没有孩子的佃农收养。佃农家中虽不富裕,但是对于长期流浪的雷保森来说,能有一个遮风避雨的家已经是十分奢侈的事情。
不仅如此,佃农还视他如己出,对他很好。为感激他们的养育之恩,早早懂事的雷保森为了替家中减轻负担,便在一户地主家当起长工补贴家用。但雷保森深知,自己这一生的苦难和悲剧全都是因地主所起,因地主所害,所以,他绝不甘心继续为地主做牛做马。
1941年,十八岁的雷保森决定出门闯荡,便来到郑州饭店当跑堂。由于他踏实勤劳、手脚麻利,一个开在饭店旁边做生意的修鞋匠很快注意到他,在听说了雷保森艰苦的童年经历后,修鞋匠感到十分同情,他告诉雷保森,有一种名叫共产主义的信仰,它反对一切压迫与剥削,使得穷人也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。
雷保森对于共产主义十分向往,在修鞋匠的带领下,他成为了一位共产党的情报员,开始暗地进行革命斗争。1946年国共第二次内战爆发,雷保森的地下党身份惨遭暴露,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信仰,继而加入了山东莱芜南麻区的小队,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。
志愿军特等功臣
在解放战争里,雷保森展现出了彪悍的战斗力。1948年,他还因突出的作战能力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军78师234团3营9连担任机枪手,并多次荣立二等功和三等功。
1950年抗美援朝爆发后,雷保森也随着第26军入朝作战,浩浩荡荡地跨过鸭绿江。此时的“联合国军”正被中国志愿军打得节节败退,一路退回三八线以南。不甘惨败的美军,为了挽回颜面,对中国志愿军打出了“范弗里特弹药量”的超级火力。
而志愿军因长期缺乏后勤保障和装备武器,在美军超级火力的洗礼下迎来了前所未有的“至暗时刻”。而雷保森所在的26军,正是负责第四次战役的防御作战。1951年3月24日,雷保森接到一个特殊任务,要求他带领九个战友在299高地执行阻击设伏,其设伏对象正是美军一支全机械化的精锐部队。
雷保森一队人相较于美军的那支机械化部队,无论是火力还是人数,都有着极大的悬殊。为了保障他们顺利完成任务,出发之前,营长特地将全营仅有的三套火箭筒分给他们一套。
紧接着,雷保森带领小队在七峰山上埋伏了整整三天三夜,终于等来了美军的机械化部队——十二辆坦克配上一支机动步兵。面对这些铁甲铜壁,雷保森和战友们没有感到丝毫的畏惧,雷保森沉着带领众人进入备战状态,并低声部署。眼见第一辆坦克终于进入了他们的埋伏圈,雷保森一声令下,一发火箭弹冒着蒸汽射向敌人,直接摧毁了打头的那一辆坦克。
敌人身后的坦克部队没有想到会遭遇突袭,来不及反应,他们便一个接着一个地迎头撞在一片火海之中,由于通道狭窄,后退困难,坦克的行进十分困难。借此机会,雷保森便带头冲锋,与队友兵分两路,拿着反坦克手雷从左右两个方向对敌军冲刺。
为了封闭敌军的退路,雷保森大力一跃,当即炸断了末尾正准备撤退的坦克的履带。届时,距离雷保森最近的第十辆坦克忽然打开盖子,试图找到雷保森的位置进行反击。雷保森见状立马往第十辆坦克扔出手雷,由于距离太近,他自己也险些被爆炸的冲击波整晕在地。
此时,其余坦克也纷纷反应了过来,全部将枪口对准雷保森。“你们快撤退,这里交给我!”雷保森一边说着,一边独自一人在满是汽油与烈火的土地上匍匐前进,凭借着坦克的距离死角躲避着敌人的攻击。
最终美军见打击无果,便只能灰溜溜地撤退了。彼时,雷保森所在队伍无一人牺牲,创下了以九名战士击退上百名美军的反坦克辉煌战绩,其记录至今无人打破。
雷保森的“牺牲”
可是敌人却并不打算就此放过雷保森。美军一气之下集结了三万人的部队对七峰山进行包抄围歼,而解放军则拼死抵抗,不肯让出一分一毫的土地。雷保森所在部队,更是遭遇了一百六十人敌军的进攻。在艰难的战斗下,雷保森部队甚至打到弹尽粮绝,不得不与敌人进行白刃战的程度。
最终,雷保森身边的队友一个接一个地倒在血泊之中,而他也被汹涌而来的敌人逼到了悬崖边上。此时,仅剩下雷保森与另外一位战友。于是雷保森便以队长的身份强行让剩下的一名战友进行撤退,自己则在战友撤退以后选择摔碎手中的机枪,从山崖上一跃而下,宁死不当俘虏。
战后清扫战场,雷保森所在部队向上级报告了他的牺牲事迹。奇怪的是,他的尸体却始终下落不明。事实上,雷保森大难不死,摔下山崖的他昏迷重伤,所幸被当地好心的村民所救,被他们送进了当地的战地医院治疗,才保下一命。由于伤势过重,没过多久,雷保森便被转移到国内医院治疗了几个月之久。
遗憾的是,由于医疗技术的限制,雷保森腿中的一块弹片始终无法取出,他也由此失去了重回部队的希望。为了不给国家添麻烦,他便悄悄离开了医院,回到老家郑州,为自己谋了一份清洁工的生计,即便被人嘲笑也毫不在意,只是想默默为国家建设做贡献。
直到当局领导李耀文看到那则寻找英雄的寻人启事,雷保森的英雄事迹才得以面世。1957年,得知此讯的彭德怀亲自邀请雷保森来到北京参加国庆八周年观礼,就连毛主席都亲切地拉着他的手说:“你是我们志愿军历史上的骄傲!”